物業管理關乎市民日常生活,是群眾關心、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話題。今年以來,江蘇泰興堅持問題導向、需求導向和效果導向,突出“黨建+基層治理”,積極探尋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新路徑,開啟了“紅色物業”的新模式。 堅持“紅色引領”明方向 “搞好紅色物業最重要的是黨建引領,把黨的組織優勢、制度體制優勢貫穿物業管理整治全過程……”近日,泰興市市委書記劉志明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,督查掛鉤聯系的錦繡華府、羌溪花苑小區物業管理專項整治情況。為確保“紅色物業”工作順利實施,在市級層面成立全市物業管理整治工作領導小組,印發《關于加強城區物業管理工作的意見》,由市委書記“掛帥”,市領導掛鉤聯系,組織、宣傳、發改、人社、住建、市場監管等18個部門(單位)為成員單位,構建職責分工明確、協調聯動有力的工作格局。建立聯席會議制度,每季度召開一次,凝聚齊抓共管工作合力,協調解決物業管理堵點難點問題。同時,明確由濟川街道黨工委和市住建局黨組實施“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服務”項目,進一步聚焦統籌、機制、監管等問題,成立物業管理服務行業黨委,配備專職工作人員,分類研究制定物業行業規范性標準。充分運用黨建思維、黨建手法、黨建資源,針對全市104個封閉式市場化服務的小區、216個開放式無物管的老舊小區、15個政府兜底的拆遷安置小區等3種不同類型小區,分別推行契約型物業服務模式、公益型物業服務模式、共治型物業服務模式,打破行政壁壘,探索模式路徑,推動“黨建+物業管理”水平整體提高。 強化“紅色覆蓋”聚合力 “成立‘紅色物業’,篩選黨員、退休老干部等居民加入業主委員會,共同參與小區治理、研究小區規劃,可以有效消除物業與業主之間的隔閡。”濟川街道文垈社區工作人員吳忠華介紹,前期社區通過對萬泰都市江南小區業主委員成員名單審核、公示等,在3個月內成立了業主委員會,把“紅色物業”黨組織打造成了聯系服務群眾、強化物業管理、傳遞黨的聲音的重要平臺。在泰興城區,每隔一段時間,由街道統一組織、社區黨組織具體負責,針對業委會運行質態開展專題研判分析。運行質態一般的,由社區黨組織限期進行整頓;運轉質態較差的,進行業委會換屆;沒有成立業委會的小區,通過法定程序選舉產生。新組建業委會或需要換屆的,由社區黨組織牽頭成立工作小組,加強人選推薦把關,確保業委會成員中黨員比例不低于50%,把政治素質好、熱心服務居民群眾、工作認真負責、組織協調能力較強、群眾威信高的業主選入業委會。對符合條件的5個物業公司和4個業委會建立了黨支部。同時,積極推行“雙向進入、交叉任職”,推薦符合條件的社區“兩委”成員和網格黨支部書記、黨小組長通過法定程序進入業委會,推薦業委會委員、物業企業負責人擔任社區“兩委”兼職委員。對暫時不具備組建條件的物業企業和業委會,由所在社區黨組織派出黨建工作聯絡員,做好黨組織孵化工作。 構建“紅色機制”優服務 “我們小區里違章搭建終于拆掉了,大家心里都松了一口氣。”“物業組織對衛生死角進行了大清掃,現在人居環境好多了。”“社區牽頭重新規劃了停車位,原來亂停亂放的車輛都歸位了,路道也不堵了。”“今年居民主動來繳物業費的變多了,我們對今后的服務有了底氣,也更有動力了。”“紅色物業”行動開展以來,長期存在的“疑難雜癥”正在逐類逐項的“藥到病除”,優質標準的物業管理、溫馨貼心的服務形象,不斷傳遞“黨建+基層治理”帶來的“紅色溫暖”。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“紅色議事廳”,每月召開聯席會議,共商共議居民物管事務,協調解決各類矛盾糾紛。依托網格化社會治理功能,發揮網格在發現、報告、處理各類問題中的作用,對于緊急性的群眾“小微”服務事項,迅速受理、跟進和辦結。對環境改造、公共設施維修等重大事項,實行項目化管理,明確辦理時限,督查辦理進度。華泰社區設立了“5880”智慧服務模式,搭建語音點、線上約等訴求承接平臺,實行“一站式”扎口受理,確保群眾反映的訴求問題第一時間得到響應。 “紅色物業”的貼心、暖心服務,挖掘了物業服務潛力,搭建了睦鄰相親新載體,強化了黨組織在物業服務領域的凝聚力。“部門、街道、社區、物業企業始終把加強黨的建設作為主抓手,構建協同議事、響應、處置機制,積極主動參與社區治理,不斷提升管理服務水平,解決社區居民的急難愁問題,讓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”泰興市委常委、組織部部長孔令明表示。
|